本站公告區

◎ 分享在家帶小孩的一些小小心得與DIY...點我去看在家怎麼玩!!

◎ 幸福小站LOGO及交換小貼紙語法→點我點我喲!!

◎ 親子教育文章轉貼分享一覽表→點我點我喲!!

↓↓↓老木愛搶錢↓↓↓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小龍蝦就學會"吼~~(把食指放在嘴上...嘴巴成O型~)"

還會"噓!!!~~(把食指放在嘴上...嘴巴嘟起來有噓聲)"

超口愛的啦...

東西掉了......"吼~~~"

自己做錯事...."吼~~~"

看到爸爸在睡覺~~~"噓!!!!"

媽咪有時也會做這些動作...

在不知不覺中...小龍蝦已經學起來了喲!!!

ida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摘自...超級嬰兒通...)

很多人並不了解嬰兒需要父母的引導,來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小寶寶並不了解該如何讓自己入睡,記住,你所做的每一件事,寶寶都在學習,因此,當你將他抱在胸前或是搖晃他四十分鍾來讓他入睡,其實你正在訓練他這種入睡的方式.一旦你讓他養成了這種習慣,你就有好長一段時間得抱著搖他,他才會入睡,我們需要幫寶寶變的獨立,我所謂的獨立,並不是指放任他哭泣(那只會使他變的更沒有安全感,更悲觀),而是去滿足他的需要,包括他在哭時抱抱他,安撫他,但當他的需要被滿足,也安靜下來後,要隨即放他下來.


不要讓寶寶依賴道具.所謂的道具是指任何器材或是干預的動作,一旦缺少時,寶寶就會覺得苦惱.如果我們讓他習慣爸爸的胸膛,三十分鍾的摟抱,或是吸吮媽媽的乳頭才能入睡,我們就無法期待寶寶學會自己入睡.而且當我們抱他,搖他,摟他為了讓他入睡,其實是養成他去依賴這些道具,剝奪他學習自我慰藉的機會,也讓他沒法學會自己入睡.我們要讓他自己去發現能讓自己平靜下來的方法.
睡覺是一種學習的過程,嬰兒會不斷成長且會經由不斷的重複去學習,所以在睡覺前我們永遠得做一樣的事,說同樣的話,那様嬰兒就會知道(喔,這表示我得睡覺了)凡事依老規矩來,相同的事,一樣的順序.帶他進房間時,保持安靜,低調一點.


睡覺時間到了的徵兆:嬰兒疲累時,可能會揉眼晴,拉耳朵,或是抓臉,被抱著的嬰兒會把頭埋入你的胸部,嬰兒累了的話會變的較不協調,對玩具失去興趣.


睡覺三部曲:


第一部:
嬰兒會顯示如上的疲累訊號(揉眼晴,拉耳朵,或是抓臉),或打哈欠,當他打第三個哈欠時,就把他放床上,訓練他自己入睡.


第二部:
進入備戰,此時嬰兒會固定,專注的凝視,看起來呆呆的,我稱之為:目不轉睛,持續三,四分鍾,他的眼睛張開,但精神正在某處神遊.


第三部:
放任他去,現在嬰兒頭有點搖晃,看起來像要睡著,眼晴突然又張開,整個身子會突然顚簸一下.此一情形會重覆三至五次,直到進入夢鄉.


所以睡前將寶寶抱個五分鍾,平靜他的情緒,或低聲說話給他聽,當他開始目不轉睛時,或眼睛開始閉上,表示他要進入第三部曲了,此時不要再抱他,在他進入夢鄉前,將他放回床上,是幫助寶寶發展自己入睡技能的最好方式.還有另一個理由是,當寶寶在你懷中或搖椅上睡著,結果郤在他的嬰兒床上醒來,這就等於是我在你睡著時將你的床推到公園裡去一様.你一醒過來,一定是充滿疑惑與驚慌:我怎麼會在這裡,最後變成嬰兒無法在嬰兒床中感到舒服與安全,那麼他就更不喜歡在嬰兒床中入睡.
當你在第三部時將寶寶放入嬰兒床時,寶寶仍會有些不安和哭鬧,這時你只要輕輕的拍拍他的背,當他停止不安時,馬上停止拍背,如果你拍的比他所需的更久,他會將拍背和睡覺連結在一起,開始需要拍背才能入睡.切記,嬰兒需要花二十分鍾才能真正入睡,當他躺在床上晃動時,不要匆匆想去介入,如果這樣做了,打斷了他的睡意,他會變得煩躁,無法進入第三部曲,那會讓他醒來,不睡,一切又得重頭來過,這就像成人欲入眠時,突然被電話聲吵醒,會覺得被惹惱一樣,很難馬上再入睡.
當你錯失寶寶所發出的疲累訊號時,那時寶寶己瀕臨過度疲累,千萬不要再對他做以下的事:對他蹦蹦跳跳,或是去搖動他,帶他散步或趴在胸口睡,要記得他己經被過度剌激了,他哭是因為他己經受夠了.此外這也是壞習慣發展的當頭,父母會帶他散步或搖動他來讓他入睡,當他超過八公斤後,父母又試著在沒有這些安撫的情況下要他入睡,寶寶從那時開始大哭是可以被理解的,他在表達:平常不是這樣做的,你得搖動我或帶我散步來讓我入睡.


當寶寶過度疲累時,他們會揮動手腳,害怕光線的消失,又常因為揮動手腳而受驚嚇,因為他們不知道這些手腳是自己的,一個半月之前你可以用包巾將寶寶包起來,但七週之後,不要太限制他手的活動,讓他的手可以摸到他的臉.輕輕的拍他的背,低沈的發出:噓..噓.聲,這有助於他安靜下來,把房內燈關小,減低他的視覺剌激,接下來就是不要屈服,當寶寶過度疲累時,你得有極大的耐心,決心,特別是當寶寶己經養成壞習慣時,寶寶喊叫時,父母就不斷的拍背,結果哭的更大聲,被過度剌激的寶寶會不斷的哭,高分貝的哭聲會越來越響亮.然後,暫停一下,又繼續開始,通常,在寶寶平靜前,這樣分貝漸高的情景會上演三次,通常在第二次時父母會聽見,在情急之下,他們又重拾原來的撫慰的方法──抱抱他,讓他吸奶,令人生畏的搖晃.問題在於,一旦你認輸了,寶寶得持續不斷需要你的幫助去入睡,不用多久,寶寶就會變的依賴了──一,二次就足夠,因為他的記憶空間不大.如果一開始的出發就是錯的,你每天只是在加強他的負面行為.


我從來不讓嬰兒一人獨自叫喊,相反的,我會去思索嬰兒的表達,同時我也不建議當你已迎合嬰兒的需要時,還要去抱他或安慰他.一旦他平靜了,就放他下來,這樣你才能幫助他獨立.


關於一覺到天亮


嬰兒的一天是24小時,他不知道白天跟夜晚的差別,所以一覺到天亮對他毫無意義,你得訓練他去做,教他白天和夜晚的差別.我希望你能記錄寶寶的進食和小憩,這樣做的話,你能更了解他的需要.舉列來說,如果他在早晨特別煩燥,且在下一次吃奶前會睡半個小時,就讓他那樣做,但是時間到時你得叫醒他.但是你也要去判斷,在白天不要讓寶寶睡超過三小時,因為那會剝奪他晚上的睡眠.我保證,如果寶寶在白天不被打擾的睡上六個小時,在晚上決不會睡超過三個小時.
不要急著介入,嬰兒斷斷續續睡著,這已經是他們能做的最好的了,父母如果在需要時妥當回應,寶寶就不會害怕去探索.父母如果不斷營救,寶寶會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沒有發展探索世界或是讓自己覺得舒服所需要的技能

ida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侯文詠的孩子,有一次考試考壞了,那次是全班都考差了,同學都很擔心,不知道該如何向父母大人們交代。
這時,侯文詠的孩子說:「我爸一定會說,我很高興你今天失敗了 。」
同學疑惑的問:「怎麼會這樣?」
侯文詠的孩子回答:「我爸就是怪ㄎㄚ啊!」
我想,當時侯文詠的孩子在回答這句話時,嘴角和眉梢一定都是上揚的。
其實,著名作家和麻醉科副教授侯文詠說,他對孩子並不是沒有期待,並不是不會焦慮或不會生氣。
只是,他相信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表現良好、受到讚賞。因此,考試沒考好時,孩子一定已經很難過了, 這時,做父母的除了安慰他之外,實在不需要再做什麼。
不過,侯文詠也不是一開始就能這麼看得開、放得下。他記得,第一次發現孩子說謊時,又焦急又生氣。但他的母親只是淡淡的告訴他:「你小時候也騙過人哪!」
於是,他想起自己一路長大,父母教養他的情景。他們從不張牙舞爪,嚴聲厲色。他們只是一直站在他身後,支持他 、信任他。
有一次,孩子學校校車停開。侯文詠想,從學校走到家裡不過十幾分鐘,
自己還用車接送他來去多次,他應該認得路, 於是要孩子放學後自己走路回家。沒想到,一個多鐘頭過去了,孩子還沒到家。侯文詠急忙出門尋找,發現他走錯路了。

侯文詠這才恍然大悟:「平時你帶他走的路都不算 ,他從沒有真正會過!」
於是,侯文詠開車載孩子回到學校,讓孩子帶領自己,走一遍他認為正確的路線。每到一個岔路,侯文詠就請孩子談談他決定直走或左右轉的原因。最後,侯文詠再帶他走一遍自己覺得最近的路線。

在這段旅程中,沒有打罵嘲諷,只有窩心的分享和探險的樂趣。侯文詠也清楚記得,他曾經為了培養兩個孩子的閱讀興趣,以及增長他們的知識,要求他們看歷史書。沒想到,孩子反而不喜歡看書了。

侯文詠發現情形不對,及時放手,讓孩子選擇自己愛看的書 ,包括漫畫。
結果,現在就讀國二的大兒子從《哈利波特》開始,已經會自動去找
文字的書籍來閱讀。五年級的二兒子為了看《向達倫大冒險》,連英文版也願意一邊查字典一邊看。

點點滴滴的累積,讓侯文詠深刻體會到,人的成長沒有捷徑。任何技能或行為規範的學習都必須經過不斷的摸索和重複的練習。在這過程中,打罵、命令或要求,或許看起來有效,但都是表面、騙人的。
「熱情才是帶領孩子前進最好的力量。」

侯文詠說:「孩子天生就好奇、有熱情。父母根本不必急著站在前面指路,
反而應該跟在後面觀察, 看到孩子熱情湧現,及時提供機會和幫助就可以了!」「 東西的成熟有一定的時間和過程,必須耐心陪伴、等待。帶孩子絕對不能講效率,要用『沒有效率的方式』 ,孩子才能紮實的長大!」

ida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寶寶哭時到底該不該抱?孩子半夜不睡覺一直哭,你會怎麼處理?寶寶開心大笑時,你會陪他笑嗎?靜下心來仔細想想,你是否回應過寶寶的情緒?他的喜怒哀樂,做爸媽的你是否參與過?想培養出高EQ的孩子,讓他擁有一個快樂的人生,從現在起,請以身作則,與孩子一起做情緒的主人吧!

文/林佩蓉 參考資料/《教出這樣的好孩子》陳姝伶(天下文化出版)

請與孩子一同提升EQ
「不同於IQ受限於天生條件,EQ是可以後天培養的。而EQ不高的父母,養育不出EQ高的孩子?答案是肯定的。」親職教育專家陳姝伶這麼認為。也就是說,孩子的EQ高低似乎取決於父母平時生活中的表現,若凡事都以冷靜、溫和的態度處理;試著說明道理讓孩子理解;包容孩子的缺點……等。那麼,可以預見這孩子未來不會用暴力來解決事情,因為這是他從爸媽那裡學到的。陳姝伶老師在書中表示,正因為EQ是靠培養及學習而來的,在孩子成長的路上,爸媽可以與孩子一同提升,而且隨時都可以開始。

EQ的內涵
情緒智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EQ),最早由美國心理學家沙洛維(Peter Salovey)和梅耶(John Mayer)於1990年提出。沙洛維認為EQ的內涵大略可分為5個元素:清楚知道自己的情緒、合理表達自己的感受、自我控制欲望衝動的能力、知道別人的感受、和諧的人際關係。

3步驟‧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
Lesson 1 認識情緒
【爸媽這麼做】剛出生的寶寶就會在不舒服時,表現讓別人知道,於是他們在肚子餓、尿布濕時會哭;開心時會揮動手腳,但是他們並不了解這意味著什麼?陳姝伶老師在書中說,對新生兒來說,許多動作並非出自本身的意願,而是一些反應動作的表現,但是爸媽可以藉與寶寶互動的過程中,描述他的感受讓他明白,而且從一出生就可以開始。媽媽可以跟寶寶說:「你現在哭的很傷心,是因為你肚子餓了!媽媽餵你喝ㄋㄟㄋㄟ,肚子就不會餓了!」在寶寶剛睡醒卻哭泣時,也可以說:「寶寶!你是因為看不到媽媽,所以才哭了!媽媽現在就來陪你喔!」
【寶寶會這樣】讓寶寶了解自己的情緒是提升EQ的第一步,陳姝伶老師書中認為,時間久了隨著寶寶年齡增長,當他可以用語言表達時,他便可以表達出不同的情緒。例如:得不到東西會覺得「傷心」;媽媽不在身邊會感到「寂寞」;事情做不好會「懊惱」等,孩子的表達方式不再只有哭,而是用情緒字彙來表現自我。

Lesson 2接受情緒
【爸媽這麼做】當寶寶摔倒時,你會怎麼做?跟孩子說:「不痛!不痛!不哭哭,你很勇敢!」還是邊打地板邊說:「不哭!不哭!它(地板)壞壞!」這兩種都不是很好的反應。在《教出這樣的好孩子》一書中,陳姝伶老師建議,在這樣的情況下,爸媽不如說:「你跌倒了!是不是很痛呢?我來幫你揉一揉。」這樣可以讓寶寶了解他真正的情緒,不會受到壓抑,日後也不會傳達出錯誤的情緒。
【寶寶會這樣】「不要忽視孩子的情緒。」陳姝伶老師書中說。當孩子哭時,許多爸媽可能會轉身離開現場,他們認為「不要理他,他自己會停下來。」其實這樣的做法,對年紀愈小的孩子傷害愈大。嬰兒時期,寶寶有時候會沒來由的哭泣,老一輩的長者都認為不要一直抱,抱久了會習慣,但是這可能會影響寶寶對人的信任及安全感。日子久了,寶寶也變得不愛哭了,因為他知道哭了也不會有人理,但是他也沒有適度的表達出自己的情緒,「但擁有這種想法對EQ的發展是不健康的!」陳姝伶老師在書中強調。因此,建議爸媽應該要正視、接受寶寶的情緒,並且回應他們。

Lesson 3表達情緒
【爸媽這麼做】除了告訴孩子哪些發洩情緒的方式是不對的之外,別忘了一定得告訴他,有哪些宣洩管道是合理的、可被接受的。陳姝伶老師在書中說,一個生氣就會打人的孩子,即使在接受過懲罰後,下一次宣洩情緒的方式一定還是「打人」,更何況若爸媽懲罰的方式是「打」的話,孩子又怎麼會了解打人是不對的呢?因此,建議爸媽陪孩子一起找到適合的宣洩方式,例如:說出來或是大哭一場,甚至是把心裡的感受畫下來,都是不錯的方法。
【寶寶會這樣】情緒的本身並沒有對或錯,而是表達情緒的方式有好或壞,陳姝伶老師認為,必須經由爸媽的教導,孩子才會了解這點。「你可以覺得很傷心,但是你不可以打人;你可以很難過,但是不可以摔玩具。」諸如此類的教育方式,讓孩子學習表達自己的情緒,而非發洩在其他人、物品或自己的身體上。如此一來,相信孩子在情緒適當的宣洩後,也能靜下心來與爸媽再做溝通。這時,爸媽所講的道理,孩子才可能聽得進去、也才會記在心裡。

~原文刊載於2008年3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ida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用時間和耐心學習

最近有許多身邊的朋友,接二連三捎來喜訊,因為她們懷了另一個寶寶,急著想知道,當新寶寶來臨時,如何幫助自己與家人調適,以便面對新的家庭與生活。


文/賴慧滿


手足互動‧必有妒忌

特別是,如果老大還未滿3歲,正在那「家裡我最大的兩歲期」時,母親的焦慮總會大一些。有一位家有兩位小寶貝的母親,曾向我表示,老大一再顯示出來的「佔有欲」,讓她快要受不了。我和小女兒談及這件事,我那已經小五的女兒說:「媽媽,那是因為小姊姊妒嫉的關係啦!」這可是手足互動之間,一定會發生的情形。

很多母親總以為,只要我有預先告知大寶貝,對他解說,大bobo就可以變成懂事的大哥哥或大姊姊。母親都會這麼問:「已經花了很多時間培養他們當大哥及大姊的器度,怎麼還會這樣呢?」說這話的媽媽一定覺得十分的挫折!倒底怎麼會這樣呢?我們成人期待「用說的,寶貝會明白!」偏偏孩子們是靠感覺與感受的!他們也依靠著自己的經驗,了解自己該如何成為哥哥,或成為姊姊!

正面挑戰‧兩敗俱傷

對2個只有2歲半或3歲的老大來說,在過往的生活裡,我可是父母的「唯一」。如今,家裡多了一個小寶寶,父母的注意力老是放在小弟弟或小妹妹的身上。一下要我「不要這樣」,一下又要我「安靜」,或者「等一下」,再也不再像以往一般,總是快速地回應我的呼喚。對於那進入「學習自我控制啟蒙期」的兩歲兒,這真是很大的打擊,正好與「以我為中心」的發展需要,迎面撞擊。這時,兩歲兒的激烈反應與失控,情緒的強度也會向父母的權威與情緒,來個正面挑戰。
於是親子雙方,就會發生衝突,原來和諧共生的模式不見了!正在面臨調適與轉換的父母,也會擔心的問自己:「如果我表現的很強硬,會不會傷了孩子?」「孩子變得這麼無理取鬧,一定要好好的教!」在壓力很大的轉換期,媽媽也很容易情緒失控。結果,常常是兩敗俱傷,親子都不好受。

成人自愛‧耐心以對

首先,我們成人要給自己多一些愛,讓自己在忙著照顧兩個孩子之時,也讓自己有一點點獨處的時間。譬如,讓自己可以好好洗個澡、喝杯茶或散個步。哪怕只是10分鐘,或5分鐘都好!在那只有自己的空間與時間裡,我們才會有時間,讓自己休息喘口氣。此外,我們要給自己鼓勵,告訴自己已經盡力,給自己一些掌聲。相信我們都會愈做愈好,但是需要時間來學習。接納自己的狀態與情緒,特別是當自己心情不好的時候,一定要找到能支持您的朋友,給自己一些幫助。當我們得到愛與支持時,也才會有比較好的耐性來幫助老大調適他的心情。

兩歲多的孩子,情緒複雜多了!他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與感受,他需要大人來接納他的情緒,協助他理解情緒與行為之間的關聯。當老大出現胡鬧,固執己見的狀態時,我們要協助他釐清自己的狀態,要能接納老大的情緒,讓孩子有機會表達自己,讓他的負面情緒有個出口。當情緒有了疏通管道後,相信再怎麼頑固的大寶貝,也會慢慢地被融化,這即是「動之以情」!隨後,再來和孩子講道理,當我們一再示範「接受與接納」的行為時,他自然也會耳濡目染的學習到,如何做個哥哥或姐姐。

為人兄姊‧大大不易

對過去在家中稱王的老大來說,一下子要當個稱職的大哥大姊,真的很不容易。父母的注意力與重心,再也不是全神貫注在自己身上。以往,父母會陪著我玩;現在,不是要我自己玩,要不,就是不能吵到小寶寶,要安靜!不可以做的事,愈變愈多,讓人煩到極點!看著家裡多了好多小寶寶的東西,而很多東西都是只能看不能碰。規矩更是愈變愈多唷!這些生活現狀的種種改變,往往讓新任的大阿哥或大姊頭,無法招架。偶爾,也會鬧脾氣。
這些新任的大哥和大姊,當然會有鬧脾氣的時候,因為他們完全記不得自己當年被呵護的模樣。其實他們也需進行「職前訓練」,老大也需要學習如何成為大哥哥與大姊姊,他們與父母一樣,都要邊做邊學。父母不妨放鬆心情,帶著欣賞的眼光來看他們如何用心學習當大哥哥與當大姊姊。把握機會,給予回饋與獎勵。這樣,寶貝才會愈當愈有趣。

共同學習‧親密共存

新的角色,總是伴隨著新的行為與角色期待。父母需要了解2歲兒或3歲兒的發展與能力。抱持過高的期待,要老大忍耐或謙讓,都不是年幼的老大所能勝任的!一次學一點,一天一天地過去,大寶貝就會慢慢變成很棒的大哥或大姊。父母之間的支持與相互鼓勵,也能讓大寶貝調適得更快、更好!
手足之間,需要透過正向的互動與遊戲,才能讓彼此之間親密共存,而這需要時間,也需要耐力!給自己機會來學習,也給老大機會來學習,老大與老二,也能培養出好感情!


~原文刊載於2008年3月號《bobo小天才雜誌》

ida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都說兩三歲的孩子很難管教,你是否也遇到了這樣的麻煩呢?其實,如何管好孩子,每一個家長都有自己的一套好方法。而我們想指出的是,有11種不甚妥當的方法,是家長在管教孩子的時候,常常步入的誤區……



第1幕 媽媽為什麼那麼凶?



3歲的小可是一個活潑又可愛的叫、女孩。有一天,媽媽帶她去小表弟家裡玩。小可在和表弟小威玩遊戲的時候,一時興起就拿積木敲了小威的頭,小威立即哭了起來。媽媽一看這種情況,立刻厲聲斥責:「你以後再打弟弟,媽媽就狠狠揍你一頓,叫你牢牢記住!看你以後還敢不敢欺負弟弟。」小可一聽媽媽這麼凶,立刻沒了笑容……

專家解說: 不要嚇唬寶寶


恐嚇會減弱寶寶的自我觀念,讓寶寶變得軟弱,每當這個時候,寶寶很容易產生不安難過的情緒,甚至發展為怕父母和憎很父母。所謂嚇唬,是在事前就想糾正未來的行動,可是寶寶的意識只有現在才有效,所以嚇唬起不了什麼作用。所以教育和管教最好當場進行,而不要對寶寶進行恐嚇。但是不要混淆了「嚇唬」和「禁止」的概念,對於寶寶不能超越的界限和明確應該禁止的事,也可以打幾下屁股,必須教育他說「不行」。



第2幕「你怎麼這麼笨?」


軍軍2歲半了,是全家人的心肝寶貝。望子成龍的爸爸就常常對他進行早期智力教育,例如數數啦、畫畫啦,有時候,軍軍反應慢了一些,爸爸就很是恨鐵不成鋼。於是就說一些諸如:「你怎麼這麼笨啊?」之類的話。每當這時,軍軍就不免感到不知所措了……


專家解說: 不要輕視寶寶


像「你怎麼這麼笨?」這一類瞧不起寶寶的話,很多父母也許時不時就會冒出一兩句。雖然這也許不是家長的本意,但是,久而久之就會把寶寶的自我意識糟蹋得一塌糊塗了。每一個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風,但是天才不是一天就能造就的,讓寶寶在遊戲、學習中獲得快樂就可以了。更不能動不動就挫傷寶寶的自信心,這樣只能適得其反。



第3幕「給你買玩具......」


媽媽帶3歲的小星去超市買東西,看見小星很好動,動不動就隨便摸弄超市貨櫃上的瓶瓶罐罐。媽媽很頭痛,於是就忍不住這樣對小星說:不准亂摸東西,你做個好孩子,媽媽就給你買你最喜歡的玩具。」……


專家解說: 不要收買寶寶


這並不是駕馭寶寶的高明方法。要教育寶寶懂得自我培育,自我克制,尊重他人的權利,這樣做並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這樣收買的結果,只能把動機由內因變成外因。也就是寶寶由自發努力得到自我滿足和積極自我,變成單純靠外部的獎品才願意自我克制。收買與賄賂只能短期地轄制別人,而不能最終解決問題。



第4幕 「我就要這樣嘛!」


2歲的皎皎是家裡人的心頭肉,尤其是爺爺奶奶,對皎皎更是疼愛有加。有時候,皎皎在家裡稍不順心,就對大人大吼大叫,常常說:「我就要這樣嘛!」每當父母想要管教時,都被爺爺奶奶這樣制止了「小孩子嘛,不要和孩子計較。」……


專家解說: 不要放任寶寶放任在許多家長心裡其實就是寵愛,追根究底,放任寶寶的家長就是不想對寶寶說「不可以」,不嚴格執行規矩。這會使寶寶覺得,所有的規矩都是很有彈性的,拉得夠用力,就伸展得很寬。其實,這只有在家裡還行得通,不過寶寶遲早要投入外面的世界,在那裡他將得到沉痛的教訓。放任寶寶的實質就是剝奪寶寶盡量發展潛能的機會,阻礙他成為能幹、獨立以及能自我調節的人。



5幕「非要這樣不可嗎?」


佳佳媽對2歲半的佳佳照顧得無微不至,但是,佳佳常常很不開心。媽媽每次吩咐佳佳做什麼事,都用強迫的口吻「佳佳,現在要吃飯了,不許玩了。」「佳佳,馬上上床睡覺。」……久而久之,佳佳心中不免產生了這樣的疑惑:怎麼回事,媽媽,我非要這樣不可嗎?


專家解說: 不要強迫寶寶盲目服從


如果你的丈夫對你這樣說話「喂,放下你手邊的事,馬上給我拿杯茶來。」你的心裡會是什麼滋味?一定不好受吧。其實,當你對寶寶說:「立刻停止現在做的事,馬上做這個事。」的時候,寶寶心裡的感受也是一樣。向寶寶吩咐做事之前,最好還是留有一些餘地。你可以這樣說:「佳佳,再過幾分鐘就要吃飯了,準備一下吧。」盲目服從,用在寶寶身上其實並不合適,因為你是在培養一個獨立的、能自己管理自己的人,而不是一個事事聽命於你的木偶人。



第6幕 「保證做個好孩子......」


有一次,小米和媽媽去公園裡玩,玩得高興時,她就自己趴在泥地上了。媽媽很生氣,還發了脾氣:「小米,向媽媽保證,以後再也不要這樣了,聽見沒有!」小米也知道是自己不好,於是乖乖地向媽媽保證,下次一定不會再犯了。可是沒過幾天,同樣的事件又一次發生了,媽媽更生氣了:「幾天前,你不是向媽媽保證過嗎?」……


專家解說: 不要跟寶寶較真


其實,對於兩三歲的寶寶來說,所謂保證,實在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這就和嚇唬他—樣,未來的事,對一個只顧眼前的寶寶來說,太勉強了。因為對於寶寶來說,當他做了保證而沒有做到時,要麼會因為破壞了保證而被罪惡感所困擾,要麼反而變本加厲。



第7幕 「今天媽媽怎麼生氣了」


小北今天很委屈,因為昨天他把牛奶倒在地上,媽媽一點也沒有生氣。可是,今天媽媽卻因為同樣的事打了他。為什麼同樣的行為,所帶來的後果是完全不同的呢?為什麼媽媽昨天不生氣而今天會這麼生氣?


專家解說: 不要使用沒有定性的規則。


星期一,媽媽心情很舒暢,寶寶破壞了一切規章她也不批評。可是,星期二,寶寶做的是和昨天一樣的事,媽媽卻像吃了火藥一樣地斥責他。像這樣沒有一定規章的管理,就像是沒有一定規章的交通信號一樣危險。一會兒紅燈行,一會兒又是綠燈行,你說該怎麼辦呢?要教會寶寶應該怎麼做,在管教中沒有一貫性和信賴性是不行的。沒有定性的規則比沒有規則,更糟糕。



第8幕「我不敢......」
小小已經3歲多了,可是,媽媽還是把她當作一個小嬰兒一樣,事事關心,事事操心。小小在媽媽的羽翼之下,顯得比同齡的孩子更加膽小,什麼事情都躲在媽媽身後,就連吃飯這樣的小事,都要媽媽在旁邊才能安安分分地吃完……


專家解說: 不要過度保護、照顧寶寶


過度的保護會斷送寶寶的自我觀念,因為當父母過度保護寶寶的時候,他們就是傳遞給寶寶這樣一個觀念:你不能自己照顧自己,我必須為你料理一切。大多數父母對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毫無信心,其實有一句話實在很重要,那就是「只要孩子自己能做,決不要越俎代庖。」



第9幕 「為什麼不行?」


2歲半的小美和爸爸媽媽去飯店吃飯,爸爸媽媽要求她做一個有規矩的小孩,坐在椅子上不要東張西望,不許跑來跑去,不許把飯掉在桌子上,不許……小美很不適應,她覺得這樣實在很不好玩,為什麼不許呢?


專家解說: 不要訂立不適合寶寶年齡的規矩


假如你希望2歲的寶寶能夠像5歲的孩子一樣循規蹈矩,這只會使他覺得無所適從。因為你對他的要求是他的年齡不可能達到的行為水準,這對他自我觀念的形成有極壞的影響。寶寶個人行為能力的發展是受年齡限制的,階段性的發展是不能跳躍進行的。



第10幕 「我不是說過不准嗎?」


媽媽對小浩說:「不要爬那個椅子。」可是小浩不聽。這時候媽媽又說:「小浩,我不是說不准爬那個椅子嗎?」孩子還是無動於衷,繼續往上爬。他對媽媽的話絲毫不感興趣,還是繼續爬……


專家解說: 不要有口無心地發號施令其實,這位媽媽只是口頭在說「不准」,實際上並沒有採取任何阻止寶寶爬椅子的措施。照這樣,沒有一點兒作用。這不是在教寶寶無視媽媽的希望和命令嗎?為了不成為適得其反的管教,無論是不是出於本心,都請你不要這樣提出要求和下達命令。



第11幕 「你怎麼能做出這樣的事?」


3歲的小樂和媽媽去姑姑家玩,回家的時候,媽媽發現小樂竟然一聲不吭地把姑姑家裡的小擺設帶回家了。這下可把媽媽氣壞了,媽媽對小樂不停地數落:「你這樣做是不對的,不是乖孩子,媽媽這麼愛你,你怎麼做出這樣的事情來,我是作了什麼孽,你才會做出這樣的事……」

專家解說: 不要用教條式的、引發罪惡感的教育方式


每天都有無數父母對他們的寶寶發表冗長的、教條式的演說,如果用錄音機偷偷地把父母的這種疲勞轟炸錄下來,再放給他們自己聽,他們一定會對自己教訓兒女的語言感到大為震驚。錄音機裡錄下的將不只是教條式的演說,還有大聲咆哮、斥責以及取笑。那麼,寶寶會怎麼樣呢?是虛心接受嗎?當然不會。他能做出的惟一反應只能是充耳不聞。他學會了置身事外,同時對一切父母的話本能地產生反感情緒。

ida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代替處罰的十種方法》


   孩子雖然有時像小天使般可愛,有時卻又頑劣固執得像個小惡魔,教爸媽頭疼不已。當孩子實在是太過份時,再怎麼理智的爸媽,也很難不被激怒。這裡提供幾個小祕訣,幫助爸爸媽媽以和平的方式圓滿解決問題。


【方法一】讓孩子有選擇的機會
  避免老是以大人的權威命令孩子這樣那樣,讓孩子有機會作選擇,覺得自己意見被尊重,往往能得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問他「你想先刷牙還是先洗澡?」本來兩者都不想做的孩子,可能就會勉強選擇一種。


【方法二】尋求其他解決之道
  當孩子想做一件會引起麻煩的事時,不要直接告訴他不可以,而是提議另一種能夠讓他做那件事的方式。例如,如果孩子想要在廚房蓋積木城堡,建議他到客廳去玩,因為在那裡可以蓋更大更豪華的城堡。


【方法三】聽孩子說內心的感覺
  氣極了的爸媽,往往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試著冷靜下來,問問孩子的感覺,或許你會發現孩子其實也是情有可原。例如孩子欺負弟妹,可能只是因為害怕弟妹搶走爸媽的愛,所以想引起爸媽注意而已。


【方法四】跟孩子講道理
  除了平時的告誡外,爸媽也要在實際情境中教孩子道理,孩子才會愈來愈懂事。例如,孩子搶弟妹的玩具,問他「如果你的玩具被別人搶走了,你會不會不高興?」,讓他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別人。


【方法五】讓孩子嚐到自己行為造成的苦頭
  在無大礙的前提下,讓孩子自己體會自食惡果的滋味。例如,孩子堅持繼續玩不吃飯,屢勸不聽後,就別勉強他;當他自己餓了要求吃飯,告訴他「你說不吃的,我們就全都吃完了啊!」先讓他餓一陣子,再拿東西給他吃。有了這樣的經驗,他就會知道準時用餐的必要。


【方法六】以有趣的方式轉換衝突情境
  爸媽如能發揮幽默感,不但能讓自己不生氣,也能化解孩子的反抗態度。例如孩子不肯刷牙時,爸媽可以說:「我們來試試一種好玩的方法,我刷你的牙齒,你刷我的牙齒好不好?」


【方法七】協商雙方都能接受的辦法
  有時和孩子談條件、彼此各退一步也是不錯的方法。例如,天色已晚,孩子還不願意離開遊樂場,可以和孩子協議再玩三次溜滑梯就回家。


【方法八】稍作讓步
  爸媽稍作讓步,通常可以立即解決問題,不過這種方式只能偶爾為之。例如,孩子吵著想睡覺,不願意刷牙,爸媽可以說:「好吧!既然今天你這麼累,就不要刷牙好了,可是只有今天喔!」


【方法九】暫時離開,直到自己平靜為止
  極度忿怒的爸媽,可能無法理智處理問題,此時最好先離開一下,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做點其他事,例如打電話給朋友、聽音樂等,暫時不想孩子的事。等自己平靜以後,再來解決問題,和孩子好好談談。


【方法十】修正自己的期望
  有時換個角度想,孩子年紀小,好動、固執、健忘、沒耐性、自我中心、異想天開,其實都是很正常的。只要自己不要太苛求,事情並沒有那麼嚴重。

ida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孩沒大沒小怎麼教
孩子出現對長輩沒大沒小或不尊重,若父母沒有適當糾正,長久下來,不僅會養成孩子霸道、不講理的個性,在團體中也會成為不受歡迎的人。所以,家長應讓孩子知道:一顆尊重的心是很重要的,有禮貌的孩子會讓他人覺得愉快、舒服。

孩子沒大沒小的原因
現在的大人們常會如此感嘆:孩子的禮貌都去那裡了?孩子這樣沒大沒小怎麼行呢?是啊,孩子這樣的行為反應是不是令你憂心傷腦筋呢?那麼讓我們來看看造成孩子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以及如何教導孩子成為有禮貌、人見人愛的小天使呢?

通常孩子會出現沒大沒小或不尊重長輩的情形及原因大約有幾種:
1.當自己的意見和他人相左時。
2.當孩子想故意挑釁,讓高高在上的大人們感受到侵犯,在頂撞反抗的背後傳達的不只是「己之所欲」,而是有強烈的不滿與不順從。
3.心直口快,不清楚什麼是不禮貌的表達方式,也不知道對方聽了心裡可能不舒服或受傷。

不同原因表現方式不同
此外,孩子往往會因為不同的原因,表現方式也可能不同。
*當意見相左時
孩子的本能就是以自己的立場為主,要他人接受自己的想法。於是他們就會以命令的口氣和對方說話,以求達到自己的目的。例如孩子可能會說:我就是不想這樣嘛,把東西給我啦!或在家看著電視,孩子突然轉到他想看的節目,忘了大家正在收看某個頻道;再者爸爸媽媽可能正在看書或報紙,孩子就這麼搶著過去說我也要看!

*挑戰大人的權威
當爸爸媽媽要求孩子做某件事時,若你是用較嚴肅及命令的口氣,孩子可能就會出現極力反抗,甚至口出不禮貌的話語。這時的孩子可能是想引起你的注意,表達他的不高興,藉此不禮貌的動作想反抗你的權威。孩子不是不懂得應該尊重大人,而是他在尋找那一個可以同時擁有你的關注,卻也不失去自己的平衡點。

*屬於心直口快
為什麼孩子會不知自己的表現及說出的話,是沒有禮貌並讓人覺得不舒服的呢?除了個性外,也許在孩子生活的周遭,他常看到大人的對話是很直接且大聲的,忽略周遭人的感受,所以長久下來耳濡目染,行為表現出來方式也是直接、理所當然,也不覺得會有什麼不妥。所以,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

生活中糾正孩子的行為
當孩子出現沒大沒小時該教導他呢?
1.告訴孩子正確表達方式。當孩子表現不禮貌態度時,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如何用較有禮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例如:孩子也許因為不從而說出:「你不要管我啦,我就是還想再看電視嘛!」這時家長可以先暫停孩子看電視的動作,並清楚告訴他原因。建議他可以換個方式說:「爸爸媽媽,現在這節目還沒結束耶,可以再給我一些時間嗎?」婉轉的表達減少親子間情緒衝突。當然也不要強迫孩子一定要接受自己的建議,可以先聽聽孩子的想法和理由。

2.先隔離冷靜一下。對於正在生氣而口不擇言的孩子,可以讓他獨處一下,等他的情緒平穩時,再透過故事或角色扮方式,讓他了解他說話的方式是不正確的,會讓對方感覺很不舒服。而爸爸媽媽千萬不要自己先發一頓脾氣,然後等大家都氣消了就不了了之,這樣孩子不清楚錯在那裡,也不知怎麼樣才是正確的學習模範。

3.做孩子良好的模範。父母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如果能做良善的引導及示範,相信孩子會學習的更好。如:遇到長輩師長及同學要問好、公共場所不大聲爭吵、把「請、謝謝、對不起」成為和他人對話中重要的元素……等。

4.耐心引導及學習。爸爸媽媽應該讓孩子知道:一顆尊重的心是最重要的。有禮貌、守規矩的孩子,會讓周圍的人覺得愉悅、舒服與溫暖,且受歡迎;相反的,如果你是一個沒禮貌、沒規矩的孩子,就會得不到喜愛,朋友也會疏遠你。相信只要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細心的教導及引導孩子學習陪伴,孩子就會成為人見人愛的小天使!

ida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爸媽不抓狂完全手冊

文/李想
專家/蕭勵健 幼兒教育專家
家有發飆寶貝,動不動就大發雷霆,搞得做父母的也快抓狂。其實,孩子愛發脾氣並非沒有理由,多半是因為遇到挫折或無法表達心中想法的一種外在表現,父母如能對症下藥,就能輕鬆降低緊張的親子關係。
學齡前幼兒亂發脾氣是常見現象,因為他們還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多數父母遇到這種情況,經常是手足無措,一旦處理不當,孩子就會愈鬧愈嚴重,事情一發不可收拾,最後父母自己也跟著抓狂,長久下來,親子關係就會變得愈來愈惡劣。要解決上述難題,首先得要了解孩子為什麼發脾氣。

‧ 了解孩子為何發飆

三歲前的孩子由於語言表達能力不夠,所以當他們遇到挫折或不知如何表達自己想法或欲望時,發脾氣就成了最佳的表達工具。常見的孩子發飆方式有:尖叫、哭鬧、丟摔東西或是賴坐在地上、停在原地不動要你拖才走…等。

平常這些情況若發生在家裡,父母比較方便處理,但是如果一旦發生在公共場所,如餐廳、百貨公司、捷運或公車上,那可就不得了,除了要尷尬面對旁人的側目之外,如何快速平復孩子的情緒,才是考驗所有父母的最大難題。

其實,孩子有時候並不是真的在發脾氣,他們憤怒或哭鬧的表現,有時只是因為父母不懂他們的需求而做出錯誤的決定,導致他們覺得不被尊重。父母應該利用各種方式去了解孩子發飆生氣的原因,以避免下次再出現同樣的情形,進而也能減少孩子發飆的機會。

糾正孩子的惡形惡狀如果你的孩子在公共場所出現以下這些狀況,做父母可要幫助孩子糾正過來。惡習1 高聲說話、尖叫惡習2 說髒話惡習3 沒大沒小,不尊重長輩惡習4 取笑捉弄惡習5 隨意打鬧、舉止粗魯惡習6 東奔西跑、探人隱私惡習7 行為暴力惡習8 忸怩自閉


‧ 父母不抓狂八大法寶

當孩子在公共場所鬧情緒的時候,爸媽肯定是既緊張又尷尬,在眾目睽睽下,想盡辦法要讓他安靜下來,無奈他就是不買帳,您愈急他愈故意。到底要如何安撫怒氣衝衝、又哭又叫的孩子呢?以下提供八大法寶,讓您處變不驚、臨危不亂。

●保持耐心
深呼吸,不要自己也跟著生氣。你必須避免自己情緒失控,否則事情會更糟。其實孩子的記憶很短暫,只要在事發時運用適當方法,他的情緒很快就會過去。譬如你可以對正在生氣的孩子說:「媽媽知道你很生氣,但是生氣是不能解決問題,告訴媽媽,你為什麼要生氣?」雖然孩子年紀還小,他可能聽不太懂你的意思,也不一定可以完全說出他生氣的理由,但是面對如此情緒平和又有耐心的爸爸或媽媽,他也許會有樣學樣,慢慢和緩自己的怒氣。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當你感覺到孩子開始浮躁不安時,先下手為強吧!用他有興趣的事吸引他,讓他暫時忘了原本的不高興。例如,在餐廳中,他可能一直吵著要下餐桌去玩,這時你可以跟他玩個小遊戲,你可以告訴他:「我們用牙籤來排圖案好不好?看誰第一名!」轉移他注意力的方法有很多種,但千萬不要用賄賂的方式,如果給他食物或玩具,嘗過甜頭的他可是會變本加厲的。

●幫助孩子利用其他方式洩憤
當他準備發怒時,試著引導他唱他喜歡的歌,或是要他講他喜歡的故事,或者拿出他最心愛的玩具,你可以告訴他:「小維尼看到你在生氣囉,你這樣生氣不理人,小維尼會不陪你玩喔!」或者你可以告訴他:「小維尼是你最好的朋友,你可以告訴他你為什麼生氣,讓他分擔好朋友的心情如何?」另外,塗鴉也是個發洩情緒的好方法,國外近來使用「藝術」來改變孩子的情緒,如聽音樂、畫畫、演奏樂器等。

●讓他自己平靜
長輩的干預愈多,他的脾氣可能愈強烈。孩子鬧情緒,有時是帶點試探的性質,爸媽表現得愈在乎,他可能愈是過份,所以,如果不會影響到其他人,就試試讓他哭夠了自己安靜下來吧!

●鼓勵他敘述
例如,當孩子吵著要買東西時,鼓勵他說出:「媽媽不讓我買小火車,我很不高興!」讓孩子學著瞭解自己的情緒與情緒發生的原因,進而嘗試用其他方式解決問題。

●講道理
告訴他這些行為會對別人造成什麼困擾,教他學習尊重別人,並學著控制自己的情緒。

●適度的處罰
可以用適度的處罰,例如取消例行的散步或點心時間等等,但必須要讓孩子明白處罰的原因。處罰過後,他的心裏一定不是滋味,別忘了給他一個溫暖的擁抱,讓他知道處罰歸處罰,爸媽還是愛他的。

●使用隔離法
孩子變得不可理喻時,可以把他帶到一個安靜的地方,告訴他:「如果你覺得已經不生氣了,就可以出來和我們一起玩。」很多爸媽都用過這個方法,但必須注意隔離處的安全性,而且不能是會讓孩子產生恐懼感的地方,例如黑暗的小房間或不熟悉處;當然也不能是太有趣的地方,否則孩子連玩都來不及,不可能學到教訓。最重要的一點是,您可得隨時注意他,別因為忙別的事而把他忘了。

事情結束之後,記得要把它置諸腦後,別讓它影響自己的心情。孩子的脾氣就像不定時炸彈,隨時可能爆發,別太在意,試著微笑面對吧!
有些教育專家建議父母,當孩子發小脾氣時,不需要刻意去安撫他,因為人都是有情緒的,太過克制或壓抑反而有害身心發展,除非有安全上的考量,否則你可以讓孩子短暫地紓解情緒。

‧ 孩子有禮貌 脾氣不亂發

你的孩子有沒有良好的行為規範,與他是否經常發脾氣有很大的關係。如果孩子對許多事都有一定的認知及規範,則會增加他們對周遭事物的理解,明白有很多事情不能做或不可以時,就能減少他們發脾氣的次數。

●以身作則
要教孩子成為有禮貌的人,身教重於言教。有一家麵包店的老闆娘對客人總是笑咪咪,噓寒問暖,態度和善有禮,所以她那四歲大的小女孩,在媽媽的耳濡目染,待人接物也就自然地和善有禮,客人進門時她會說:「你好!很高興你來買麵包喔。」這不是一貫的生意技倆,而是因為孩子平日看多了母親的示範而自然培養的態度。如果你時常讓孩子看見你等車時排隊、在下車時對司機說謝謝、在公共場所輕聲細語、會在拿其他人東西時先詢問告知…,你可以發現孩子也會跟你這樣做。

●制定明確的規則
孩子對反覆無常的規則,最沒有辦法應付,而那些不確定、不清楚的規定和教條,對他來說最沒有說服力。最好的方法是明確地告訴他該怎麼做,如「你看那裏有條界線,不要超過喔。」與其對他說「你要對客人有禮貌」、「在公共場所要守規矩」這樣的含糊籠統的規矩,倒不如明明白白具體地告訴他。當然,孩子表現的行為有正面負面,在教導的過程中,獎懲賞罰也就難免。爸媽還必須堅持這些原則,千萬不能因為自己一時情緒不佳或心軟,造成孩子混淆,也就不易建立明確的價值判斷標準。

●培養孩子的自我滿足感
孩子開始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會有某些反應時,爸媽可以更明確地告訴他:「你看,你對爺爺說晚安,爺爺很高興喔」。引導孩子體會自己正面負面的行為態度所可能造成的影響,尤其是當孩子正在建立自我意識與信心的階段時,如果讓他知道自己真的做了一件令大家高興舒服的好事,孩子會感到十分的有成就感。注意,這並不是助長孩子傲慢,也不可拿這些「規矩」作為一種威脅強迫的手段,應是帶領孩子體會人被尊重、和氣、溫暖對待時的好心情。相信孩子會將這樣美好的經驗延伸貫通,學習發揮自己的善良溫和的一面。

●認真回應孩子的疑問
為什麼要有禮貌?怎樣才有禮貌?小小孩常會用「問句」表達自己的疑惑,此時爸媽的回應態度必須認真親切,才能讓他進一步對事情有所瞭解。如果只是敷衍、答非所問,不但不能打消他的好奇心,恐怕只有讓他更加懷疑行為的合理與必要性。用孩子懂得、可理解的說法,即使必須重複,也要耐心懇切地說給他聽。


http://blog.baby-kids.com.tw/trackback.php?id=3238

ida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成功的家教與父母的言語表達息息相關。尤其是父母跟孩子說話的語氣,將對孩子的情商、智商、氣質、修養產生深刻的影響。

 信任的語氣

  孩子特別希望得到成人特別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對孩子說話時要表現出充分的信任。如,孩子想學打羽毛球,你用信賴的語氣說:「星星,只要努力學,認真學,一定能學會打球的。」這無形中就給了孩子一份自信,並讓他明白,只有堅持才能獲得成功。假如用的是挖苦的語氣:「就你這樣三分鐘熱情還想打球啊?」就會給孩子的自尊心帶來傷害,令他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不自信。

  尊重的語氣

  從兩三歲起,孩子的自我意識就開始萌芽,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自我意識會愈發強烈。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見,說明孩子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當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要求時,不要認為是他不聽你的話,跟你對著幹,而粗暴地反對他。如你要求孩子學英語,可他還想再跟小夥伴們玩一下,你不能發脾氣:「越大越不聽話了,不好好學習,看你長大了能幹什麼。」這樣做只會讓孩子更加厭惡學習。應該用尊重的語氣:「那你再玩一會兒,不過,玩完了,可一定要學英語。」孩子就樂於接受了。

  商量的語氣

  每個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語氣,讓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比如,你想要孩子把地上亂丟的玩具收拾整理一下,可以這麼說:「星星,玩具亂丟,多不好的習慣啊,你跟媽媽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嗎?」千萬不要用命令的語氣:「你怎麼搞的,玩具亂丟,快點去收拾好!」否則,孩子聽你責備,心裡就會產生反感,即使按你的要求去做,也是不開心的。

  讚賞的語氣

  每個孩子都有優點,都有表現欲,發現孩子的優點並加以讚賞,會讓他更加樂於表現。孩子畫了一幅畫,也許畫得不是很好,可孩子作畫的熱情和認真勁兒就是最大的優點。當孩子把畫捧給你看時,不能輕描淡寫地應付幾句:「畫得一般,好好練。」這樣會讓孩子對畫畫失去熱情和信心。應該用讚賞的語氣肯定他的作品:「想不到我的寶寶畫得這麼好,繼續努力,一定會畫得更好。」孩子的表現欲得到了滿足,有了快樂的情緒體驗,對畫畫就會更有興趣。

  鼓勵的語氣

  要孩子做到沒有過失,這是不可能的。當孩子做錯了事,不要一味地批評責備,而應幫助他在過失中總結教訓,積累經驗,鼓勵他再次獲得成功。如孩子第一次幫媽媽端飯碗失手掉到地上打爛了。你不能責備他:「連個碗都端不穩,真笨。」這樣會打擊孩子嘗試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氣。應該用鼓勵的語氣:「星星不小心打爛了碗,沒關係,以後先用手指試試燙不燙再去端。」這樣,既教給實踐的方法,又給了孩子再次嘗試的信心。

ida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一篇對我這新手媽媽而言是很受用的,因我們也曾是小孩。
也經歷過兒女以後要去經歷的這段,別讓我們的愛變成了孩子們的壓力吧?
和各位看官分享

( 給爸爸媽媽的備忘錄 )
• 別溺愛我。我很清楚的知道,不應該得到每一樣我所要求的東西。我只是在試探你。

• 別害怕對我保持公正的態度。它反倒讓我有安全感。

• 別讓我養成壞習慣。在年幼的此刻,我得依靠你來分辨它。

• 別讓我覺得我比實際的我還要渺小。它只會讓我愚蠢的裝出超出我實際年齡的傻模樣。

• 如果能夠,請別在人前糾正我的錯誤。你私下的提醒,會讓我更加的注意自己的行為。

• 別讓我覺得我犯的錯誤是一種罪。它會降低我的人生價值觀。

• 當我說「我恨你」的時候別太沮喪。我恨的絕不是你,而是那降生在我身上的壓力。

• 別過度的保護我,怕我無法接受一些「後果」。有的時候,我需要經由痛苦的方式來學習。

• 別太在意我的小病痛。有時候,我只是想得到你的注意。

• 別嘮叨不休,否則有時候我會裝聾作啞。

• 別再倉促或無意中做下允諾。請記住,當你不能信守諾言時,我會是多麼的難過。

• 別忘了我還不能把事情解釋的很清楚,雖然有時候我看起來是有能力的。這也是為什麼我不能事事正確無誤的緣故。

• 別太指望我的誠實,我很容易因為害怕而撒謊。

• 請別在管教原則上前後不連貫、不持續。它會使我疑惑,而對你失去了信任 。

• 當我問問題的時候,別敷衍我或拒絕我。否則你會發現我終將停止對你發問,而向它處尋求答案。

• 別告訴我說,我的害怕很傻、很可笑。如果你試著去了解,便會發現它對我是多麼的真實。

• 別暗示或讓我感覺到你是完美、無懈可擊的。當我發現你並非如此的時候,對我將是一項多麼大的打擊。

• 別認為向我道歉是沒有尊嚴的事。一個誠實的道歉,會讓我對你更接近,對你感覺更溫暖。

• 別忘記我最愛做實驗,幾乎每天生活中都離不開它,請容忍。

• 別忘了我很快便會長大。對你來說,要和我一起成長是多麼不易的事,但請嘗試。

• 別忘了沒有那許多的了解和愛,我是不能成長茁壯的,但是,我並不需對你說出這點,對不?

• 我們身邊的孩子所需要的,不只是衣食無慮的生活環境而已,他們需要大人陪伴他去「經歷」它的成長過程。

有句話說:「要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得先蹲下來,由孩子的位置和高度去看世界」

ida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孩子開始學說話,你跟他的溝通就進入了另一個階段。跟孩子聊天,是引導他發展
的第一步,如果你是一個懂得跟孩子聊天的父母,那麼,你不但擁有開啟他心房的鑰
匙,也是跟他做朋友的開始。

  研究顯示,如果孩子聽到的詞彙愈多,他學習語言的速度也就愈快,專家發現,
常對孩子說話的父母通常會使用較多的形容詞、提出較多的問題,並說明事情的原
委,而不是只對孩子說「不行」、「停」、「吃下去」等這些單調的詞彙。很多父母
可能會覺得「他又聽不懂、說那麼多也沒有用」,不過孩子其實從大人的說話中會漸
漸了解意思,因此你不需要一直問孩子問題或期待他回答,而是要幫助他發展理解能
力,進而奠定未來的表達能力。當然每個階段的孩子都需要父母正確的引導,陪他說
話聊天,才能讓他的語言世界多采多姿。


★陪一歲以下的寶寶聊天
  隨著寶寶漸漸長大,他也能發出不同的聲音,有時候咿咿呀呀,有時候會大聲吼
叫,他們開始逐漸喜歡說話,父母記得這時候起,就要多和寶寶說話。


1.配合寶寶表情和他說話
  例如看見寶寶打哈欠,可以說「你累了嗎?今天玩了好多遊戲一定很累了
吧!」。聽見寶寶在發出ㄜㄜ的聲音,也可以學他發出一樣的聲音,順便問他說「你
是不是肚子餓了呢?為什麼ㄜㄜ叫啊!媽媽沖奶粉給你喝好不好?」


2.幫寶寶熟悉自己的名字
  例如「這是小奇的書」「小奇該起床了」,讓寶寶對名字熟悉,不過不要使用太
多的名字,有的父母會取別名、英文名、阿公阿媽慣稱的小名等,這時候用得太複
雜,他可能會搞混。


3.搭配肢體語言帶領寶寶說話
  可以舉起寶寶的手說,「寶寶的手舉得很高喲」;或者看到寶寶的雙手揮舞,可
以說「寶寶很開心對不對」。如果他指著電視,你就說「那是電視,看太多電視不
好」。


4.從遊戲中陪他聊天
  例如陪寶寶玩球,球在滾動時就說「球是圓的、所以會滾動」。或者突然把臉藏
在一塊布後說「媽媽不見囉!寶寶看不見媽媽了!」這時候的寶寶對於會移動的物體
或是突然消失的東西都會感到很有興趣,透過遊戲激發他的好奇,也會讓他慢慢學習
這些詞彙的意思。


★陪一到兩歲的寶寶聊天
  一歲之後的寶寶開始逐漸會說單字了,漸漸地一個詞也會跑出來,到了18個月之
後,詞彙可能突然會爆發出來,甚至會將幾個詞彙組合在一起。這時候的父母和孩子
聊天時,要多培養他的理解能力。


1.帶孩子邊做家事邊聊天
  這時候的孩子模仿力能強,可以讓他學著拿小掃把來掃地,父母可以順便告訴他
「這是掃把、畚箕,把地掃乾淨,寶寶就不會弄髒身體了」。也可以讓他陪著你澆
花,一邊陪他說「澆花就好像是給花兒喝水一樣,如果它都沒有喝水,就好像寶寶一
樣會覺得很渴、會不舒服」。


2.順著寶寶的問題來陪孩子說話
  如果寶寶拿起電話問這是什麼?除了回答他「這是電話」之外,也可以順著說明
「電話就是可以講話的工具,如果媽媽出去買東西,寶寶有事要找媽媽,可以打電話
給媽媽」。如果寶寶看著圖卡上的魚充滿好奇,媽媽也可以解釋「魚是住在水裡的,
它在水中會游來游去,下一次媽媽帶寶寶去河邊玩,一起去看魚住的地方」。


3.多引導寶寶將東西從A處拿到B處。
  媽媽可以說「飛機、拿飛機給媽媽」。當寶寶順利完成任務時,媽媽除了拍手讚
美之外,可以多說一些關於飛機的常識,例如說「飛機?在天空飛的,可以飛好高好
遠…..」也可以拉著寶寶的手一起玩飛機,讓寶寶對這個物品有深刻的記憶。


★陪兩到三歲的寶寶聊天
  這時候的寶寶喜歡模仿、對什麼事物都充滿高度興趣,因此他們還會常常問問
題,最喜歡問的就是「那是什麼」「他們是誰」「要去哪裡」。他們會用幾個字詞來
表達心中的感受,因此父母與他們聊天時要特別重視引導他們說出內心感覺。


1.鼓勵孩子說出感受
  如果因為不能帶他出去玩,看見他嘟著嘴,就問他「心情不好嗎?怎麼嘟著
嘴?」也許寶寶還不太能完整表達出心中感受,父母不妨替他陳述「你不能去公園
玩,所以心情不好對不對?」「媽媽知道你今天很不開心,因為今天不能帶你出去
玩」,透過這樣的親子聊天,可以讓寶寶知道你是明白他的感受的,也可以趁機說明
你今天不能帶他出去玩耍的理由,讓寶寶理解事情的原由。


2.透過遊戲讓寶寶學習顏色、數字、大小和空間等概念
  例如陪著寶寶一起玩積木時,可以告訴他「這個積木是黃色的」「你把藍色的積
木拿給媽媽」「這個積木比較大、那個積木比較小」。


3.重複讓寶寶說同樣的句子,他才會印象深刻
  例如坐上大型玩具車,父母和寶寶一起坐車去玩耍,教孩子說「叭叭,要開車
了」父母也回答「我們要去動物園了」,再引導孩子說「車子要開了、叭叭開車
了」,多重複一些相同的語句概念,讓孩子記得牢、也讓這樣的遊戲聊天充滿樂趣。


★陪三到四歲的寶寶聊天
  這時候的小孩語句增加、詞彙愈來愈豐富,可以說一個完整的句子,只不過有時
因為表達有誤差,或是因為創造力強,句子的產生也常常令父母一頭霧水。例如他會
說「今天學校很花」,可能是學校開滿了花,也可能是老師帶著他去看花。這時,千
萬不要指責孩子說不清楚,應該慢慢引導他形容說出今天看到的一切,反而會充滿驚
喜。


1.多談談學校生活
  這時候孩子花在上幼稚園的時間愈來愈多,對於學校中老師教的東西、以及他與
其他小朋友的互動每天都不同。所以家長看見孩子可以說「今天看起來好開心,是不
是吃了好吃的東西?」如果父母本來就知道今天是冬至,學校有安排搓湯圓的活動,
一定要問「搓湯圓好不好玩?你搓了幾個湯圓?好不好吃呢?」讓孩子覺得他今天的
點點滴滴都有人可以一起分享。


2.帶孩子一起閱讀
  其實唸故事書給孩子聽,不但可以增加孩子的詞彙,還可以啟發孩子的情感認知
的世界。不妨每天抽一個固定的時間,讓孩子習慣那是「故事書時間」,每天念一段
故事給他聽,其中可以穿插問一些問題,聽聽孩子的反應。


★陪四至六歲的寶寶聊天
  四、五歲的寶寶喜歡吹牛。他會說「我爸爸的車子是全世界最大的」「我爸爸的
車子能坐一千萬個人、比你的大」。他們也喜歡大吼大叫,不過也愛講悄悄話,他們
還能清楚表達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概念。由於他們能言善道,因此父母應該多提升他
們口語表達的清晰和流利程度。至於六歲的寶寶已經充滿創造力,他們很愛想像、勇
於創造、樂於表達自己,甚至開始有自己的心事,這時候的父母和他們聊天時,要重
視他們的創造性,更要引導他們表達自己的真感情。


1.分享秘密
  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有自己的秘密心情,也認為媽媽會有心中秘密,不妨讓秘密
成為一種遊戲。媽媽可以說:「有個秘密讓你猜猜,如果猜對了,你也得分享一個心
中的小秘密。」因此可能他會說「我覺得老師好兇」「我覺得同學小玲很漂亮」……,
透過秘密的分享,可以讓親子之間的關係更緊密。


2.陪他玩扮家家酒
  角色扮演可以讓孩子接觸不同的生活、也會開拓他的想法。他會變成「媽媽」,
學習照顧你,你也會從中發現他對媽媽這個角色的認知為何;他會成為「牙醫生」,
要你張開嘴看牙齒,你可能才會發現他原來有多害怕看牙,為什麼怕看牙?不同的角
色轉換,你可以順便告訴他每個角色、每件事情的意義。


BOX
陪孩子聊天的注意原則
1.不管他聽不聽得懂,父母要學習自言自語。
2.和他說話時,記得多觀察他的表情眼神。
3.做個好聽眾,千萬不要忽視寶寶的說話,逕自地表達意見。
4.不要扼殺孩子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儘管他的說法很無厘頭,也要有參與感。
5.順著孩子關心的事陪他聊天,不要他明明在看魚缸,你硬要他數積木,反而讓他覺
得很無聊。
6.對孩子要有合理的期待,不要他話說得不清楚就指責,不要拿他和別的孩子一直比
較。
7.讚美、讚美再讚美。只有鼓勵讚美不斷,才會讓孩子和你的話題源源不絕。


原討論區-謝謝熊小慧分享

ida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感謝"宏宏媽咪"分享

處於成長過程中的孩子,總會表現出一些不恰當的行為。如果父母聽之任之,一旦這些不良行為習慣成自然,它們必將成為孩子成長的羈絆,正所謂「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因此,專家提醒父母:不要忽視這些小小的壞習慣,趕快防患於未然,並尋求迅速制止的辦法。


1.攻擊性行為
  為何不容忽視:孩子和小夥伴有小衝突的時候,你可能不一定會去管教,但是你不該忽視那些小小的攻擊性行為,比如推倒小弟弟或掐小朋友。父母問題顧問米歇爾博士認為,如果你不管的話,孩子到了8歲左右,這種不良行為就會積習難改了。放任自流傳遞的信息是傷害別人是可以被接受的。
  制止方法:正面應對攻擊性行為。把孩子拉到一邊告訴他,「那樣會傷了妹妹。如果他這樣對你,你會怎樣呢?」要告訴他任何傷害別人的舉動都是不可以的。在下次出去玩之前,提醒他不要粗魯霸道,幫他練習生氣時該說些什麼。也可以給他一點小小的懲罰,如果他再犯的話,不讓他出去玩。

2.打斷談話
  為何不容忽視:你的孩子也許\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訴你什麼或問你某些問題,但是如果縱容他打斷你的談話,卻不會有助於教會孩子為他人著想,更不會讓他學會在你忙碌的時候如何自己打發時光。結果將會是他認為自己有權吸引別人的注意,並不能忍受任何挫敗。
  制止方法:下一次在你要打電話或跟朋友聊天之前,告訴孩子他要保持安靜、不能打擾你。給他安排點活動或者讓他玩一個他平時沒玩過的玩具。如果你在談話時,他纏著你,你可以指指椅子讓他安靜地坐在那,耐心等你談完。之後告訴他干擾別人並不會得到他想要的。

3.假裝聽不見你說話
  為何不容忽視:收拾玩具、自己拿水喝,當你提醒孩子做些他不愛做的事,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四次,他仍然像沒聽見一樣,這時你不能忽視了。因為這樣下來傳遞的信息是漠視大人的指令無所謂。一次又一次提醒孩子等於是在訓練他可以等待提示,而不需要注意你的第一次指令,如果你縱容孩子繼續這種行為,你的孩子很可能會變得目中無人,並極有控制欲。
  制止方法:不要在房子的另一側跟孩子說話,走到她面前,告訴他該做什麼。談話時,讓他看著你,並且回答「好的,媽媽。」輕撫她的肩膀,呼喚她的名字,關掉電視都會有助於吸引她的注意。如果他不聽話的話,告訴他後果是什麼。當五歲的傑克開始「選擇性聽取」時,他的父母決定採取措施。他們告訴孩子,如果他非要父母反覆要求他做事的話,比如說來吃飯或洗澡,那麼那一天他只能看一個動畫片,(通常他可以看兩個)或者那一周他將損失一個外出遊玩的機會。如果他們不得不提醒他兩次的話,一個動畫片也不讓看了,或兩天不能出去玩。媽媽們該努力做到不讓步,否則的話,他會繼續這種壞習慣的。

4.使小性子
  為何不容忽視:你或許\以為孩子在青春期前不會跟你翻白眼,或說話傲慢無理,但是傲慢的舉止通常在兒童模仿大孩子以試探父母的反應時就開始了。一些家長以為這只是階段性的,於是就置之不理,但是如果你不正面應對這一問題,你會發現孩子大概上三年級的時候會沒有朋友,並無法與老師和其他成人融洽相處。
  制止方法:讓孩子清楚他自己的行為。舉個例子,告訴他「你這樣翻白眼,好像是不愛聽我說的話。」這並不是要讓孩子感覺難為情,而是讓他明白這樣做可能會失去朋友的友誼和愛戴。如果他堅持不改的話,你可以不理他並走開。你可以這樣說:「你如果這樣和我說話的話,我聽不見。當你準備好有禮貌地說話時,我才會聽。」

5.誇大事實
  為何不容忽視:也許\一個還不會疊被子的孩子說自己整理了床鋪,或是一個甚至還沒坐過飛機的小孩告訴同伴他去過迪斯尼,這些誇海口的行為似乎無關緊要,但一定要警惕孩子的不誠實。專家認為:「如果孩子瞭解到說謊可以很容易美化自己,可以避免讓他做那些他不愛做的事,讓他擺\脫闖禍的困境,撒謊就變成很自然的事了。」
  制止方法:當孩子說點小謊時,坐在他身旁,直截了當告訴他。「去迪斯尼當然很有意思,說不定我們哪天就會去的,但現在還沒去過,你不該告訴小妹妹說你去過。」告訴他,如果總是扯謊的話,人們就會不相信他的話了。看看他撒謊的動機是什麼,別讓他的小謊話不斷得逞。舉個例子,如果他還沒刷牙就說刷過了,要讓他回去再刷。當5歲的瀟瀟開始撒謊時,她媽媽給她講了『狼來了』的故事,撒謊的孩子在狼真來了的時候,沒人相信,沒人來幫她。講故事可以有助於孩子正確看待問題,孩子會慢慢學會非常坦率。當你不相信他的某些話時,他會很堅決地維護自己。

6.無視規則

  為何不容忽視:如果孩子能自己拿小吃,自己放DVD,當然很方便,但是有些吃的,比如糖果不是可以隨心所欲地吃的,也不能一整天都在家裡看DVD。專家認為放任孩子不遵循規則做事情絕對不是好辦法。如果你看著一個兩歲的小孩子自己從櫃檯裡拿餅乾很好玩,那就等著瞧吧,看看他到了八歲不打招呼自己跑到朋友家去怎麼辦。
  制止方法:制定幾項家庭紀律,並經常和你的孩子談論這個話題,比如,告訴孩子:「你得問問可不可以吃糖,因為這是規矩。」如果孩子在規定時間以外的時候就打開電視,告訴他把電視關掉。並且大聲清楚地陳述規則,這將有助於讓孩子銘記在心。當四歲的姍姍未經允許\就拿了些圖畫筆玩並把她的一隻胳膊整個都塗成了黃色,他的媽媽告訴她下午不能幫著畫車庫促銷的廣告牌了。雖然她哭了,但只有這樣才不會讓她故伎重演。

*幾種非糾正不可的生活惡習*

1.不良擦拭
  必糾理由:孩子會自己使用尿壺時,你或許\願意讓他自己來處理。但是如果沒有擦拭妥當的話,他的手可能會弄得一團糟。對女孩子來說,不當擦拭可能會導致膀胱炎。
  制止方法:要檢查一下,看看他的內褲就知道了,孩子也許\還會需要定期的指導。

2.挖鼻孔
  必糾理由:儘管看著孩子的手指從鼻子游到嘴裡很噁心,但是吃鼻涕並不會讓孩子生病。但是挖鼻孔卻是感染的一個主要途徑。
  制止方法:轉移注意力通常是很有效的。給他本書或玩具,任何能佔著手的東西都行。向孩子解釋挖鼻孔會傳染病菌。隨身攜帶紙巾,在他伸手挖鼻子時立刻遞給他。讓鼻孔濕潤會減輕瘙癢感。冬天在他的臥室裡放個加濕器會有助於避免晚上睡覺鼻涕變干。

3.忘記洗手
  必糾理由:經常不洗手的孩子可能會接觸到一些可怕病菌,比如說寄生蟲、排泄類病菌、甚至甲肝。
  制止方法:經常,並溫柔地提示。提醒她吃飯前,出去玩之後,更重要的是,上完廁所後一定要洗手。你不防在衣櫥,或包裡備些殺菌濕巾。

4.咬指甲
  必糾理由:孩子的指尖可能會流血、感染。咬髒指甲也會傳染細菌。
  制止方法:大多數小孩子在無聊時咬指甲,此時不妨分散一下他的注意力,比如用音樂,書或畫筆和紙,等等。

5.摳瘡痂
  必糾理由:骯髒的手指會將感染性細菌帶到傷口上。反覆被揭開的傷口也會結疤。
  制止方法:在傷口上敷抗病毒藥膏,然後用創可貼包好以防小手碰到。讓他選擇一個最喜歡的卡通創可貼,他就會不願意把它揭掉了。

6.不遮掩地咳嗽、打噴嚏
  必糾理由:感冒病毒或其他更嚴重的疾病,像肺炎、腦膜炎都是通過這些顆粒傳播的。
  制止方法:做個好榜樣。如果你在咳嗽、打噴嚏時能自己擋住鼻子或嘴,孩子很可能會跟你學。不要怕嘮叨,要經常提醒孩子。為防治病毒傳染,教孩子朝胳膊肘,而不是手上打噴嚏。

ida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與已當父母或即將當父母
以及週遭有好友為人父母的好友們分享之...


第一堂課:餵故事書長大的孩子
一、念故事書後,孩子很受教,因為許多的道理,故事書內都有教。
二、孩子不聽就不念,不過,只要持續,沒有孩子不喜歡的。
三、對孩子的擔心要放心裡,小孩子很靈敏,不要讓孩子知道。
四、把書擺出來,鼓勵孩子去拿。
五、一開始,若孩子沒興趣,不要照本宣科,當個說書人,比較自然。
六、教孩子,不要用威脅的,用同理心,不然威脅不存在,孩子還是會回復原來的樣
子。



第二堂課:假如家裡沒有電視機
一、2歲以前的孩子看不懂電視,假如孩子愛看,是環境造成的。
二、孩子不能沒有卡通,可以假日看好看的卡通或電影。
三、不讓孩子看電視,就要讓家裡變得好玩,因為國小以前玩比上課重要:
(一)在客廳放工作桌,擺放各種文具、顏料,孩子2歲多就可以用剪刀,手部多操
作,小肌肉發達,字會寫得漂亮。
(二)讓孩子多聽錄音帶,每個房間都有隨手可得的錄音機,孩子可以自己放。
(三)給孩子設置白版,可以張貼作品,留言等。
(四)給孩子一個「玩具展示空間」,讓他自己擺放喜歡的玩具。
(五)玩具的收納,方便、快速,讓? 臚l隨手可得為主。
*選幼稚園的原則:
1. 好不好玩,會不會逼孩子(如花一整個學期表演話劇讓大人看,是不必要
的,不如把時間省下來讓孩子做別的事)。
(1) 現在的孩子很少出門,卻去上感覺統合的課程,然而鄉下孩子很少感覺統合
失調,因為常跑跑跳跳有運動之故,會不會玩是很重要的能力。
(2) 國外的小學,功課不超過40分鐘為主,你若覺得不夠,你可以自己出。
2. 老師有沒有耐心、愛心:用好老師的眼光看老師,他就會變成好老師;若遇
到很不好的老師,不能轉班就轉學。
3. 國語不好,母語底子不夠,理解力會受影響,連帶其他科目也不會好。因
此,不能只靠老師,也要靠家人教。
**兩歲以前玩什麼?
4. 玩水彩
5. 勞作
6. 切東西,可以用假刀切真的蔬菜
7. 玩綠豆、米
8. 黏土:用麵粉加水揉成面糰,亦可加顏料。
9. 辦家家酒
10. 洋娃娃、絨毛玩具
< SPAN>11. 玩可以收的帳棚、包裝大型電器所留下來紙箱,給孩子爬行
12. 玩鏡子
***兩歲以後玩的東西?
1. 拼圖,從6片、9片、12片一直往更多片發展
2. < SPAN>紙牌遊戲
3. 益智遊戲
****給孩子玩電腦(電動)好嗎?
1. 電腦沒那麼難,有需要時再學就可以,不用讓孩子很早就學電腦;學電腦的
孩子,多半花時間在打電動或是聊天。
2. 電腦的學習軟體,其實課本都有,只是聲光效果較強,也太多了。
3.& nbsp; 生活的空白很重要,讓孩子慢慢也有他的內心生活,才不會焦慮。
4. 時間太有限了,不要讓孩子花太多時間在電視和電腦上面。



第三堂課:孩子知道你愛他嗎?
一、愛永遠不嫌多,愛不會寵壞孩子。推薦書籍:做媽媽的都是這樣。
(一) 溺愛:放任孩子或過渡保護;明知不對,還不去管他。
(二) 玩具:也會寵壞孩子。
(三) 降低標準:本來要求要這樣,後來你就妥協或降低標準不要求原本對
的事情。
二、可以跟孩子講自己的感受,你這樣打媽咪,媽咪很痛;你這樣講,媽咪覺得很難
過。如孩子一直要買玩具,跟他講買玩具給你對媽媽而言是最簡單的,你要媽媽就
給,但媽媽拒絕買給你,其實媽媽心裡也很難受,因為這是比較難的決定…….
三、跟孩子保證永遠愛他。
四、老大更需要愛,往往只要老二出生,老大頓時就長大了。生老二,老大吃醋,可
以跟老大講,媽咪給你的kiss在這個口袋,給老二的kiss在另一個口袋,媽咪沒有把
你的kiss給弟 弟喔,還是原封不動那麼多。
五、現在的父母常常心不在焉,應該放下手邊的工作,專心聽他講。
六、關懷的能力是需要學習的,推薦書籍:旋風起,小蟲急。適時寫回應給老師,多
鼓勵老師,亦可代筆寫信給老師。深刻的愛不花錢。推薦書籍:外婆萬歲。
七、與愛有關的事:
(一) 愛要說出口,想到馬上說。
(二) 除了說我愛你外,要說好聽的話,如像你這麼會刷牙的孩子哪裡找
啊!要把具體事情點出來。
(三) 與孩子身體接觸:捏脖子、清耳朵、捏腳等。
(四) 榮譽感,是督促孩子上進最好的方式。
(五) 微笑就是愛,孩子非常在意父母,要多注意自己的肢體語言。
(六) 睡前與孩子聊天,孩子會把所有的秘密跟妳說。剛睡醒,跑來爸媽床
上撒驕,也是甜蜜時光。
(七) 寵物可以撫慰孩子的心。
八、當孩子感受到你的愛,他才會讓你感受他的愛。



第四堂課:上學的注意事項
一、 上學是孩子自己的事,書包自己整理,培養其責任感。那個上
台大的學生是父母逼出來的?往往不是孩子不負責任,多是父母幫他負了。
二、 不要讓孩子發現你比他緊張。
三、 不要用負面的言語,掩飾自己 的感受。
四、 要零食,要拒絕,拒絕比給他吃還要難,可以跟他講道理。
五、 以身作則,往往大人自己都不敢或不要,卻叫孩子去做。如叫
孩子看書,自己有看嗎?
六、 要讓孩子學才藝嗎?真正有天分的,一學就知道,台灣有多少
孩子是被逼著學鋼琴的。
七、 孩子不是生來被罵的,當你發覺孩子不是故意的,就不要罵
他。
八、 不要讓孩子和同學換玩具,這樣他會一直看或要別人的東西。
九、 對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有信心。



第五堂課:英文故事書
一、用英文故事書(繪本開始),培養對英文的興趣。
二、多聽,累積夠多,才用得出來。
三、念故事書時,不要問他有沒有聽懂,只要他不跑開 ,就表示他有興趣,不要管成
果。秉持「不懷疑、不考試、不發問」原則。
四、Tape先收起來,等故事聽熟了,再給聽。



第六堂課:孩子的品格教育
一、世界是自信心創造出來的,推薦書籍:奧立佛是個娘娘腔。
二、自我評價低的孩子,愛數落自己、不相信別人的好評價,通常功課較差,愛比
較,表現好以為是自己運氣好,表現差就歸因於自己不好。想想,如果全世界只剩下
我們這一個家庭,我們還會這樣教孩子嗎?還要比嗎?
三、如何避免孩子自我中心:要以身作則。
四、如何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推薦書籍--你很特別
(一) &nbs p; 誇獎和讚美是基本的。
(二) 孩子是照著父母的認為長大的。
(三) 不要給孩子貼標籤:你就是這麼差勁……
(四) 假如已經發生了,就事後補強。
(五) 和孩子建立神秘的暗語,如豎起大拇指,或表示你真行的一些肢體動
作(推額頭)。
(六) ; 跟孩子說「媽媽相信你」;死無對證時,要選擇相信你的孩子。
(七) 若一直懷疑孩子,孩子會把力量用在說謊上,不會自省。
(八) 告訴孩子,「不管做得到,做不到,要試了才知道。多練習,就會
了。」
五、像尊重大人一樣尊重孩子;從小就把尊重放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不懂的話,用情
境加以解釋。你如何對孩子,孩子將來就如何對你。
六、記得回饋孩子,可增進其自信心,如孩子逗你笑時要跟他說「你剛剛講的話好有
趣喔,媽媽聽了很開心」,不要用好好笑,有時是有嘲笑意味的。
七、間接的鼓勵,? ㄜn間接的貶損:如跟親友分享孩子的好事和趣事,不要在親友面
前講孩子不好、不乖。
八、人不喜歡被嘲笑:
(一)當孩子覺得尷尬時,要用同理心幫他解圍,如「沒關係,我小時候也常這
樣,長大就好了。」
(二)假如孩子被嘲笑,教他靠自己解決。每個人都有他自己喜歡的東西,有一樣
的,也會有不一樣的;告訴他太在意別人的眼光,會累死自己。
九、人不喜歡被比較:不要拿兄弟姊妹比。推薦書籍:一次也沒有。
(一)孩子自己跟別人比較,羨慕別人,可以跟他說「每個人會(有)的東西不一
樣,媽媽知道有一天,你會跟別人一樣好(有)」。
十、感激孩子,要及時表達。如孩子拿東西請你吃。
十一、 事後鼓勵:當場不說,事後給予鼓勵,會有大力量,是最高? 讀犒社
y。如孩子的好品格,事後強化,以後會更自動自發。
十二、 過渡期待的父母:如不包尿布,等孩子身體成熟了,他自然就學得得
心應手。
十三、 當場遭孩子糾正,要說對不起。
十四、 父母也可以讓步:當事情沒有對或錯,你的說服無效時,就讓他去做
吧。
十五、 讓孩子喜歡自己,才能過快樂的人生。
Ps.大家都疼孩子,其實孩子在家裡是沒有地位的,因為所有規則都是父母的訂,當孩
子有些幻想、任性,也是可以成全一下的。



第七堂課:好習慣的養成
一、父母的好習慣:講話不要用威脅/利誘的,因為威脅/利誘不存在,那個行為就會
再出現,而且不是發自內心。另自己做不到的就不要說。
二、跟孩子說道理:
(一)用同理心代替威脅。
(二)有些道理事後說,不要在親友面前說。
(三)說出你的感受代替說教。
(四)每一個「不」後面,都要跟他說為什麼/道理。
三、星星遊戲:正向增強好習慣、好品格的技巧
**給星星,集滿星星貼紙(如簡單的用9格就可以兌換,難一點的用更多星星),可以
換玩具(玩具放在surprise box,別人送的也是,讓孩子自己賺玩具)。
1. 只記好的事,壞的事用教的。
2. 孩子自己說的不算,要父母看見給的才算。
3. 給了,就不能拿回來。
4. 急用,為某件事而設立。
5. 發自內心的鼓勵,十次的鼓勵,配一次的教導。
四、再富有也要窮孩子:要訓練孩子耐心等候,因孩子不會賺錢,無謀生能力,無限
制的給孩子,會剝奪他得到時滿足和快樂的感覺,堆積如山的物質享受,心靈會空
虛。推薦書籍:別急著吃棉花糖(講自制力)。
五、談處罰,推薦書籍:數到三
(一)回房間
(二)問他想清楚了沒有。
(三)延後處 罰,如星期六的電影取消。
六、愛與 管教,推薦書籍:卡內基的「教鱷魚開口說人話」。
(一) 孩子喜歡有所適從,給規矩,出去外面,比較能掌控,有適應力。
(二) 不要跟傳統比。
(三) 很累時,請他人代為看著,就好好休息一下下。
七、你現在所花的每分鐘,都有效果,不然以後會花10倍的力氣在同一件事情上。

ida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晚上...小龍蝦原本穿著學習褲......

也是一直在那裡~去~去~去...

牽著媽咪的手想到樓下去...

突然間...蝦停住...過一下下...手往小雞雞一指...

說~~ㄋㄧㄠ~ㄋㄧㄠ

媽咪...嚇到囉...摸摸小龍蝦的褲褲...

哇靠!!真的尿尿了耶....= ="

媽咪一邊驚訝...一邊還不忘稱讚一下小龍蝦哦!!

好棒的小龍蝦咧...會表達自己尿尿了喲...

(希望不是只有這天而已...希望不是"巧合"啦~~)

ida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